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政要闻 >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上传处室:宣传研究处    整理上传人:庞文芬    发表日期:2024/4/13 9:19:12    点击量:1118 次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这一重要论断,为准确把握统一战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心向背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我们党依靠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作用充分彰显,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邓小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没有统一战线工作,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办不好的。这一时期,我们党最大限度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空前团结,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进而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汇聚起了磅礴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统一战线工作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越要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团结就是力量。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寻求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艰辛探索。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同心共筑中国梦、携手奋进新时代的新的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巩固大团结大联合,同心同德、共襄民族复兴伟业。


来源:求是网

联系电话:(0851) - 86610469    传真号码:(0851) - 86610469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宅吉路9号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黔ICP备08000117号   技术支持:成相网络

Copyright 2006-2024 贵州老年大学(贵州老年教育) 版权所有 http://www.gzlndx.com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658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2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