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特色办学对企业校发展的推进作用
---学习《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10年)》有感
□贵州铝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 周泽元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老年教育领域第一个国家级的规划,是指导全社会参与发展老年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教育创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贯彻《规划》,必将开创我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新格局。
《规划》明确提出了在“十三五” 期间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在总体要求上明确了保障权益,机会均等的基本原则,突出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办学方向,为企业发展老年教育拨亮了明灯。
我国的老年教育已经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全国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企业的老年大学也应运而生。从起始到发展壮大,企业老年大学风雨兼程、春华秋实、书写了老年教育的历史辉煌。至2013年,全国企业老年大学已建621所,其中企业会员校54所。这些会员校不仅规模大,而且上档次,有19所被评为“全国企业老年大学示范校”,有9所被评为“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成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员校中一支生力军,为企业老年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但是,面对全国数以万计的大中型企业,已建起的会员校,只能是凤毛麟角,要推进企业校的全面发展,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走一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
一、 坚持特色办学,为企业开办老年大学解开了心结
企业是经济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又是成千上万离退休职工的集中地,也有义务承担老年教育的社会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一些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率先开办起老年大学 ,不少企业还荣获“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单位”。然而,在全国老年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的老年教育与地方相比相对滞后,不少省份的老年教育已经实现省、地、县、乡、社区五级全覆盖,而企业老年大学在三十年中,不仅发展慢,而且数量少,有的省(市)至今甚至没有一所企业会员校。究其原因,有三个突出的问题,困厄着企业老年大学的创建与发展:一是在依法办学方面,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是对于企业如何开展老年教育在国家层面上一直停留在鼓励发展的要求上,企业办不办老年大学无人过问、无人考核,致使企业开办老年大学一直处于自发的状态;二是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式下,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求企业分离社会职能,致使一些企业对于开办老年大学不愿再投入,没有开办的不想再开办,使企业的老年教育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三是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不少企业面临去产能、减人员的巨大压力,把开办老年大学当成负担,不想办和停办的现象严重存在。以上情况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老年教育的心结。在这关键的时刻,国务院下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保障权益、机会均等”的基本原则和“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总体要求 ,完善了经费投入机制和保障措施,从而为企业的老年教育指明了方向。
老年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在“规划”下发之前,不少企业承担了公益性老年教育的全部经费,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尤其是困难企业的沉重负担,这也是造成企业老年大学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规划”的下发,完善了经费投入机制和保障措施,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特色办学,心里有了底气,经费有了来源,对开办老年大学增强了信心。但是,从目前企业老年大学的学员组成来看,除本企业的退休职工及其家属外,还面向社会招收学员,而且占有相当比例,已经承担了社会责任。为了进一步激励各企业办学的积极性,笔者建议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可以比照当地老年大学的补贴办法;对开办老年大学的企业,一是按照老年大学的学员人数实行定额补贴;二是按照企业校的办学规模减免国家和地方税收。通过以上措施,尽量减轻企业的办学负担,推动企业老年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 坚持特色办学,为企业开办老年大学拓宽了路径
今年是“十三五”计划的第二年,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随着老年教育“规划”的下发,形成了老年教育与建成小康社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规划”虽然未对企业老年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但在总体要求上突出强调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为企业的老年教育发展拓宽了路径。
老年教育是公益事业,企业与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任务不同,经费来源也不同。地方政府发展老年教育,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费列入预算,人员纳入编制。而企业是经济组织,实行的是自负盈亏,企业领导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而且各个企业行业不同、条件不同、经济状况也不同,势必制约着企业老年教育的发展。因此,为落实“规划”,除坚持特色办学外,还必须由国资委统一协调,提出要求,统一认识,尤其是企业一把手的认识,认识不到位,“规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认识统一了,各企业就可以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宽路径,使企业开办老年大学水到渠成。在这方面,一些创办企业校最早的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做出表率,如胜利油田管理局,根据当时的条件,开始只是开办起一所学校,为满足老年教育的需要,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现在已发展到一所总校、34所分校,在校学员达到14000多人次。宝钢集团的党政领导把老年教育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成为首家全国企业老年大学示范校。创建示范校是企业老年大学的奋斗目标,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创建示范校的条件。为了落实《规划》,当务之急是先把企业老年大学开办起来,而“规划”中提出的“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就为不同行业、不同条件的企业开办老年大学指明了方向。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 新形势,在开办老年大学中可采取聘用有专长、有能力的退休人员主持老年大学的日常工作,这样,既不占编制、又能够充分发挥退休人员的积极作用。在教学经费上,可以从三个渠道进行解决:一是企业设立老年教育基金进行捐赠;二是争取地方政府给予补贴;三是学员个人适当缴纳学费。对于困难企业,还可以采取“以学养学”的措施缓解经费紧缺问题。在办学场地上,可利用企业活动中心和培训教室,实行资源共享。在办学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本着方便就近学习的原则,有条件的单独开办企业老年大学,也可以与当地社区以合资、合作等形式合办老年大学。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探索“养教”结合的办学新模式,充分利用养老资源,与企业养老机构合作建立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教学点,开展太极、书画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拓展企业老年教育的新路径。同时,企业在发展老年教育中,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好转,也应不断加强对老年大学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最终实现创建企业示范校的目标。
三、坚持特色办学,让企业离退休人员共享小康成果
党的十六大就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惠民政策的相继出台,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也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作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老年大学,在其发展方面,尚存在不平衡现象,尤其是企业老年大学显得更为突出。不少企业老年大学办得红红火火,一座难求,但也有开办多年的老年大学出现停办,甚至一些企业对开办老年大学从未考虑过。当然,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各有各的难处。特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潮起潮落,在所难免。然而,处在困难时期的企业,对于开办老年大学也并不是毫无条件,只要心中装着为企业的创建与发展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广大离退休职工,办法总比困难多。况且,“规划”明确提出了“保障权益、机会均等”,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经费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了“切实拓宽老年教育经费投入渠道,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老年教育发展基金,企业和个人对设立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享受所得税稅前扣除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使企业开办老年大学顺理成章,因此,也用不着把老年大学当成社会负担生生进行剥离。在这方面,全国率先创建企业老年大学的54所会员校已经做出榜样。处在困难时期的贵州铝厂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贵州铝厂隶 属于中国铝业公司。近十年来,由于行业产能过剩,铝价持续低迷,一直处于困难境地。为了构建“和谐贵铝”,企业党委义无反顾地决定成立老年大学,在连续八年亏损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开办不退缩。在资金紧缺的条件下,采取“以学养学、以演促教”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至今已开办十一年,开设专业12门,在校学员始终保持在500人以上。为了营造健康愉悦的生活氛围,还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中老年健身运动会,由老年大学承担开幕式的大型演出,同时坚持每年举办迎新年文艺演出、春节团拜会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展演活动,老年大学80%以上的学员都有机会登上舞台,充分展现了老年人的夕阳风采,使老年大学真正成为学习的校园、健康的乐园。
去年,国务院下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了总冲刺。各企业应当紧急动员起来。按照《规划》提出的“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创建有本企业特色的老年大学,搭建起“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让广大离退休职工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果,为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